025-57578887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  • 石城涉外
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解析与防御指南
发布时间:2025-08-29  |  浏览:95

近年来,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的同时,知识产权纠纷正成为企业最棘手的烦恼。从跨境电商平台的突然封号,到海外展会的展品被查扣;从海关货物被扣押,到美国337调查的“市场禁令”……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例,时刻提醒中国企业:海外知识产权风险,已从潜在威胁变为必过关卡。

图片



为什么说知识产权是出海企业的“必答题”?


当前,国际竞争规则早已不同往日,欧美市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零容忍态度,使得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成为竞争对手的常规武器。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显示,2025年中国企业在美遭遇的337调查案件较去年呈增长趋势,而涉及专利侵权的海外诉讼平均周期又普遍较长,单案应诉成本普遍达数百万元。更为严峻的是,一旦被判定侵权,可能面临产品禁入市场、账户冻结甚至行业性禁令,直接影响企业海外业务存续。



六大典型风险:出海路上的“暗礁”


01

跨境电商:平台投诉与诉讼“连环拳”

电商平台是中国企业向全球市场销售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,亚马逊平台是较为常用。若在亚马逊平台使用未授权商标,大概率会遭遇“三步打击”:平台48小时内下架全部商品→美国法院随即冻结店铺资金→30日内收到应诉传票。这是跨境电商最典型的风险链——境外平台为规避自身责任,往往对侵权投诉采取“先下架、后核查”的严格机制,而美国法院则通过“临时禁令+缺席判决”快速执行,企业若不应诉,败诉率超90%。

02

海外展会:“即查即扣”的突袭风险

欧美国家的监管部门经常会重点巡查中国企业展台,对专利(产品结构/外观)、商标(产品标识)、版权(宣传资料/设计)三类风险“零容忍”,现场可能直接撤展、扣押产品,甚至启动诉讼程序。

03

海关扣押:“可能侵权”即暂扣的被动局面

根据多国海关保护制度,只要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交“侵权可能性”初步证据并提供担保,海关即可暂扣货物。涉事企业需承担仓储费、合同违约损失的不利后果,若最终被认定侵权,货物将被没收甚至面临罚款。

04

海外诉讼:“许可收割”与“市场狙击”双陷阱

海外知识产权诉讼分两类:一类是NPE(非专利实施主体)发起的许可收益型诉讼,通过诉讼迫使企业支付高额许可费;另一类是竞争对手发起的市场障碍型诉讼,目标是阻止中国企业进入市场。2023年欧洲统一专利法院(UPC)运行后,专利权人可在一个诉讼中主张覆盖所有欧盟成员国的禁令,使得中国企业应诉难度陡增。

05

贸易调查:337调查与特别301的“市场封锁”

美国337调查被称为“最快市场禁令”——ITC(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)平均6-12个月审结。若判定侵权,将发布“排除令”禁止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,甚至波及全行业。而“特别301调查”则针对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,可能引发加征关税等贸易制裁。

06

技术交易:“侵权”与“泄密”的双向风险

中国企业在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领域的技术出海(License out)面临双重考验:一方面可能因未做专利自由实施分析(FTO)侵犯对方专利;另一方面可能因保密措施不足导致自身技术秘密泄露。此外,中美欧均有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法规,技术交易中若涉及管制物项未申报,可能面临行政甚至刑事处罚。



实务指南:如何构建全链条防御体系


01.顶层设计:建立全球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



某头部跨境电商企业的经验值得借鉴:其设立“全球知识产权中心”,配备10名专职法务,覆盖美、欧、东南亚三大市场;每月组织“海外法律更新培训”,针对平台规则、海关政策、诉讼动态进行案例解析;制定《出海业务知识产权操作手册》,从产品研发到海外推广全流程嵌入合规审查。这种“人员-意识-制度”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,是防御风险的基础。


02.前瞻布局:让知识产权“先产品一步”



“产品未动,知识产权先行”不是口号。某新能源车企在进入欧洲市场前18个月,即通过PCT途径申请了23项核心专利,并在欧盟知识产权局(EUIPO)注册了商标。其策略是:

专利布局:围绕核心技术(如电池热管理系统),在目标市场(欧盟、美国)通过PCT或巴黎公约途径申请,形成专利池防御;

商标布局:结合产品出口规划,通过马德里体系注册主商标,并在重点市场(如德国、日本)注册防御性商标;

版权与商业秘密:对宣传素材(如产品视频)进行著作权登记,对研发文档实行分级保密(核心技术仅授权3人查阅)。


03.动态监控:用"预警雷达"提前排雷

研发阶段:委托专业机构做FTO分析(专利自由实施分析),通过5步排查(技术方案确认→目标国法律研究→风险专利检索→高关联专利筛选→侵权比对),确保产品不侵犯他人专利;

上市前:对商标进行全类检索(覆盖1-45类),对宣传图册进行版权查重(通过数字水印技术验证原创性);

运营中:订阅全球专利数据库(如Espacenet),设置“企业名称+产品关键词”监控,一旦发现竞争对手申请相关专利,立即评估是否构成威胁。




04.积极应对:不同场景的“精准反击”

场景1:跨境电商被投诉

若因使用近似商标被投诉,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是:48小时内委托美国律师分析投诉方的专利有效性→若对方商标已过续展期→向平台提交无效证据→同步发起确认不侵权之诉→最终平台撤销投诉,企业反获“无侵权记录”标识。关键点:快速分析投诉方意图(是“恶意狙击”还是“常规维权”),针对性采取“无效抗辩”或“和解谈判”。

场景2:展会被查扣

假设被指侵犯德国企业实用新型专利,其处理流程:配合执法人员登记展品→现场联系国内研发团队调取产品设计图纸→委托当地律师核查对方专利权利要求书→若发现对方专利保护范围不覆盖己方产品→向展会知识产权投诉机构提交技术对比报告。关键点:保留技术原始证据,快速启动“不侵权抗辩”。

场景3:海关被扣货

假设出口意大利时因外观专利被扣押,其策略:核查对方专利(若已被欧洲专利局部分无效)→向海关提交无效证明→同步与权利人谈判(提出交叉许可方案)。关键点:利用“专利无效”削弱对方权利基础,通过“许可谈判”争取主动。

场景4:应对337调查

评估应诉价值(美国市场占比,必须应诉);

组建团队(中美双律师团队+行业技术专家);

技术抗辩(证明产品不落入对方专利权利要求);

专利无效(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发起对方专利无效程序);

和解谈判(在调查中期提出“合理许可费”方案)。


05.合规管理:技术交易的“红线意识”

技术出海企业需重点关注:

技术进出口管制:根据《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》,对“禁止/限制出口技术”需提前申请许可;

数据跨境合规:涉及个人信息/重要数据的,需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或签订标准合同;

保密协议:与合作方约定技术秘密分级保护(如核心配方仅限实验室人员接触),明确终止后技术返还条款(要求对方销毁所有技术资料)。



图片

结语

图片

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智造”,知识产权已从保护盾升级为竞争剑。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,必须构建布局-预警-应对-合规的全链条防御体系。这不仅是应对风险的需要,更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——当我们的企业能熟练运用专利池对抗“专利流氓”,用商标布局打造全球品牌时,“中国智造”的海外之路,必将越走越宽。



上一篇:中企对新加坡投资指南摘要(一)
下一篇:外国法院判决在中国的承认与执行
E-mail:shicheng@shichenglawfirm.com
联系我们
江苏石城律师事务所(总部)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胜利路89号江宁紫金研创中心
   6号楼6、7、8层
电话:025-57578887、85535566
Copyright @ 2024 江苏石城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.